在《出師表》中,對於官吏的提拔和懲罰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不應該有不同標準,應該一致。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有何用意?
這句話表明諸葛亮的忠心為國,讓後主更容易接受他的意見,同時表達了他對後主的擔心和不捨之情。
1/97
p.3
用人之道

在《出師表》中,對於官吏的提拔和懲罰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不應該有不同標準,應該一致。

p.15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有何用意?

這句話表明諸葛亮的忠心為國,讓後主更容易接受他的意見,同時表達了他對後主的擔心和不捨之情。

p.2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後主提出的第一項勸諫是什麼?

廣開言路。

p.5
作者介紹

諸葛亮在南陽的生活背景是什麼?

他本是平民,隱居於南陽,親自耕種。

p.13
蜀漢的形勢分析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是用來強調什麼?

強調蜀漢當前國力困乏的劣勢,並對比復興蜀漢的優勢條件。

p.4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建議後主應該如何對待賢臣和小人?

親賢臣,遠小人。

p.2
蜀漢的形勢分析

先帝劉備在創業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中途崩殂,未完成統一大業的一半。

p.2
用人之道

後主應該如何建立賞罰制度?

使內廷外朝有一致的賞罰制度。

p.5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他接受任命的背景是什麼?

在劉備兵敗之際,他接受了出使東吳的任務。

p.10
用人之道

諸葛亮推薦的文臣有哪些?

郭攸之、費褘、董允、陳震、張裔。

p.10
用人之道

諸葛亮對於賞罰制度有何看法?

內廷外朝宜有一致的賞罰制度,賞罰公平。

p.3
用人之道

《出師表》中提到的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有什麼特點?

他們都是賢良忠實,志慮忠純的人。

p.2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對後主的忠告中提到不應該怎樣看待自己?

不應該妄自菲薄,堵塞忠臣進諫的管道。

p.13
用人之道

諸葛亮如何通過對比論證用人之道的重要性?

他對比西漢的興盛與東漢的衰亡,指出君主應親賢遠佞。

p.14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如何以情感打動後主劉禪?

他提及先帝劉備的艱難創業,並以父子之情感動後主,提醒他要謹記父親的教誨,繼承父志。

p.7
用人之道

諸葛亮提到的責任人有哪些?

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

p.8
對後主的勸諫

在《出師表》中,虛懷納諫的建議是什麼?

宜廣泛地聽取意見,不宜妄自菲薄,堵塞大臣進諫的途徑。

p.13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了對先帝的什麼感情?

他對先帝的「殊遇」感激,並表示會竭盡全力興復漢室。

p.15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如何表現出他的忠誠?

他為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盡心輔助後主,提出治國建議,並平定南方叛亂,為北伐做準備。

p.5
歷史教訓

諸葛亮提到自建安十二年以來已經過了多少年?

已經二十又一年。

p.4
歷史教訓

先漢興隆的原因是什麼?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

p.4
對後主的勸諫

先帝在世時對於賢臣和小人的看法是什麼?

每次與臣談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

p.2
忠誠與責任

為什麼忠臣和將士在危急時刻仍然奮勇作戰?

因為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別厚待,想要報答後主。

p.9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如何表達對先帝的感激?

追述輔蜀經歷,報答先帝的特殊恩遇,二十一年來盡忠為國,鞠躬盡瘁。

p.10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的心志是什麼?

只求保全生命,不願爭名逐利,忠於先帝。

p.7
情感表達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後主表達了什麼情感?

對後主的惜別之情,表達了深深的感激與不捨。

p.6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希望能夠達成什麼目標?

剷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p.5
蜀漢的形勢分析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漢室的興盛有何看法?

他認為漢室的隆盛可以計日而待。

p.5
用人之道

先帝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如何?

他不嫌棄諸葛亮的出身卑微,三次拜訪諸葛亮詢問政事。

p.9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闡明了什麼出師志向?

竭盡己的微薄力量,消滅姦凶漢賊,興復漢室。

p.9
對後主的勸諫

《出師表》的主旨是什麼?

勸諫後主虛懷納諫,賞罰分明、親賢遠佞,致力復興漢室,並表明北伐的目的及為國盡忠的心志。

p.14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如何表達自己與先帝的深厚情感?

他在第六段自述身世,交代出仕經過,並表示輔助蜀漢是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p.8
用人之道

《出師表》中對於法度的建議是什麼?

內朝外廷應有相同的賞善罰惡準則,不宜有差異。

p.7
用人之道

諸葛亮希望後主如何自我謀劃?

應當自己思慮謀劃,商量、選取治國良策,察納雅言。

p.6
《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南方的叛亂已經平定後,諸葛亮計劃如何行動?

應當獎勵並統領全軍,北伐平定中原。

p.4
用人之道

諸葛亮希望後主對哪些臣子表現親近和信任?

希望陛下親近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忠臣。

p.10
對後主的勸諫

諸葛亮對後主的建議是什麼?

自我省察,諮詢及接納治國良方。

p.1
忠誠與責任

劉備在臨終前對諸葛亮有什麼囑託?

輔佐兒子劉禪,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p.5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了對先帝的什麼感激?

感激先帝對他的知遇之恩。

p.10
蜀漢的形勢分析

蜀漢在何種形勢下面臨危機?

天下三分,財力人力困乏,劉備創業中途去世。

p.15
忠誠與責任

有人認為諸葛亮是愚忠,這是基於什麼理由?

因為他不論後主的才能和品性如何,仍然願意全力支持,反映出對昏庸君主的盲目支持。

p.13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表達了什麼?

表達了他在受命前不求名利,受命後卻希望為國效勞的忠心。

p.6
對後主的勸諫

先帝為何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諸葛亮?

因為先帝知道諸葛亮處事小心謹慎。

p.1
寫作背景及題解

《出師表》中的「表」是什麼意思?

臣下對君主陳請上奏的公文。

p.11
情感表達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語氣是如何表現的?

措辭婉轉,語氣恭敬,表達忠誠與懇切的心情。

p.2
蜀漢的形勢分析

當前蜀漢的形勢如何?

天下分裂為三部分,益州疲弊,國家面臨危急存亡的時刻。

p.13
用人之道

諸葛亮希望後主能怎樣對待他?

希望後主能信任自己,安心把北伐的任務交給他。

p.4
對後主的勸諫

先帝對向寵的評價是什麼?

稱之曰「能」,認為他能幹。

p.1
寫作背景及題解

《出師表》是寫給誰的?

後主劉禪。

p.6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接受先帝遺命後的心情如何?

他夙夜憂歎,擔心託付不效,傷害先帝的明智。

p.14
蜀漢的形勢分析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如何理性分析蜀漢的危急形勢?

他指出蜀漢勢孤力弱,讓後主醒覺,願意聽取改善國勢的意見。

p.11
忠誠與責任

《出師表》中,諸葛亮如何表達對先帝的忠誠?

動之以情,十次提及「先帝」,表明自己效忠的心跡。

p.16
對後主的勸諫

《出師表》中,孔明對先主的期望是什麼?

希望先主能夠善保龍體,以副天下之望。

p.16
對後主的勸諫

先主在臨終前對孔明的託付是什麼?

託付孔明輔佐其嗣子,並希望他能夠安邦定國。

p.16
忠誠與責任

先主對孔明的評價是什麼?

認為孔明的才智十倍於曹丕,必能完成大事。

p.16
忠誠與責任

孔明在先主臨終時的反應是什麼?

孔明流淚拜謝,表示願意竭盡全力以報答先主的知遇之恩。

p.3
用人之道

若官吏有作奸犯科的行為,應該如何處理?

應該交由專門管理賞罰的官員來審議。

p.2
用人之道

諸葛亮建議後主應該如何對待臣子?

應該廣泛聽取群臣意見,以彰顯先帝的美德。

p.3
用人之道

先帝劉備為何選拔郭攸之等人?

因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貞純正。

p.3
用人之道

在宮中事務上,諸葛亮建議後主應該怎麼做?

應該詢問郭攸之等人的意見,然後施行。

p.7
對後主的勸諫

在《出師表》中,誰負責討伐奸賊和復興漢室的任務?

諸葛亮希望陛下託付他這項任務。

p.10
用人之道

諸葛亮認為如何轉危為安?

朝臣勤勞不懈,將士奮勇作戰,廣開言路,多聽取臣民意見。

p.7
蜀漢的形勢分析

《出師表》第六部分重申了什麼法則?

重申圖強之法,暗示北伐的勝利與否與內政的修明有密切關係。

p.9
用人之道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國家復興提出了哪些計劃?

交託討伐姦賊的責任,督促臣下盡責進諫,勉勵後主向群臣徵詢治國良策。

p.15
用人之道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後主有哪些批評?

他指出後主有輕視自己、說話不合義理、賞罰不公等缺點,反映後主未具備成為國君的能力。

p.7
忠誠與責任

如果討伐奸賊不成功,諸葛亮希望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希望懲治他的罪過,以祭告先帝在天之靈。

p.9
情感表達

諸葛亮在臨別時對後主表達了什麼情感?

對後主的感激和不捨之情。

p.15
忠誠與責任

「忠」在這裡指的是什麼?

指盡心誠意待人處事的態度。

p.14
對後主的勸諫

《出師表》中提到的「遺德」和「遺詔」有何意義?

這些提法勸告後主要謹記先帝的教誨,並希望他能夠謹慎守業。

p.12
用人之道

諸葛亮認為重用郭攸之、向寵等人對宮中有什麼好處?

能補救施政的缺失和漏洞,改善施政。

p.11
歷史教訓

《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的兩漢興亡史例是什麼?

先漢親賢遠佞而興隆,後漢親佞遠賢而傾頹。

p.10
蜀漢的形勢分析

諸葛亮如何看待內政與北伐的關係?

北伐勝利與否跟內政的修明有密切關係。

p.1
用人之道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勉劉禪要注意什麼?

親賢遠小、虛懷納諫。

p.3
用人之道

將軍向寵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性行淑均,為人公正,通曉軍事。

p.8
蜀漢的形勢分析

《出師表》第一段中提到的國家不利因素有哪些?

先帝崩殂,國家基業未穩;天下三分,蜀國地偏力弱。

p.8
蜀漢的形勢分析

《出師表》第一段中提到的國家有利因素有哪些?

侍衛之臣在朝廷內盡忠職守,忠貞志士在朝廷外為國家出力。

p.4
歷史教訓

後漢衰亡的原因是什麼?

親小人,遠賢臣。

p.10
《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為何?

決志北伐曹魏,復興漢室。

p.6
蜀漢的形勢分析

諸葛亮在五月渡瀘的目的為何?

為了平撫南方的叛亂,深入荒涼之地。

p.4
用人之道

諸葛亮提到的忠臣有哪些?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皆為貞良死節之臣。

p.14
用人之道

諸葛亮如何通過歷史對比來說服後主?

他提到先漢興隆與後漢衰亡的對比,讓後主在不容辯駁的事實面前接受親賢臣、遠小人的意見。

p.16
忠誠與責任

先主在臨終前對眾官的叮囑是什麼?

希望眾官不要怠慢,承擔起對他的期望。

p.12
《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的四項重要措施是哪些?

A. 提拔良臣,掃除奸佞;B. 渡過瀘水,平定南方;C. 論功行賞,獎勵三軍;D. 棄耕南陽,訓練軍隊。

p.1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達了什麼樣的忠誠?

表明自己忠心為國,致力興復漢室。

p.12
用人之道

諸葛亮認為重用郭攸之、向寵等人對營中有什麼好處?

能使軍隊上下和睦,因材任命,使優劣的人各展所長。

p.8
用人之道

在《出師表》中,選用賢才的建議包括哪些人選?

宮中應諮詢良實忠純的文臣,如郭攸之、費褘、董允;營中應諮詢性情和善的武將,如向寵。

p.14
蜀漢的形勢分析

《出師表》中提到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有何重要性?

這句話突顯了蜀漢的危急存亡之秋,促使後主重視國家安全。

p.11
用人之道

《出師表》中,諸葛亮如何勸諫君主?

以臣子身份向君主進諫,語氣恭敬,表達忠誠。

p.11
文學風格與修辭

《出師表》中,諸葛亮提到的「布衣」是指什麼?

借代平民。

p.11
《出師表》的主要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為北伐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具體準備工作未在提供的文本中提及。

p.7
情感表達

《出師表》中提到的「不知所言」有什麼含義?

表示心情感慨沉重,亦有謙稱自己所言混亂無序的意思。

p.10
歷史教訓

諸葛亮提到的歷史教訓是什麼?

舉先漢興隆,後漢衰亡的史例,以古鑑今。

p.6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如何看待自己的職責?

他認為這是用以報答先帝,並效忠於陛下的職責本分。

p.6
用人之道

諸葛亮在政事上有何態度?

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意見,斟酌損益。

p.12
忠誠與責任

諸葛亮在文中憶述先帝劉備的三顧草廬和臨終託孤的經歷,目的為何?

表達自己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p.8
用人之道

《出師表》中提到的親賢臣、遠小人的重要性是什麼?

以前漢循此而興,後漢違此而亡,故宜親賢臣,遠小人。

p.11
文學風格與修辭

《出師表》中,諸葛亮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對偶、對比、借喻和借代等。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