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中央集權的建立和法家與儒家的思想交鋒。
秦朝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麼?
法家思想。
1/229
p.1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漢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中央集權的建立和法家與儒家的思想交鋒。

p.1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麼?

法家思想。

p.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在位期間推行了什麼政策?

儒家政策。

p.1
秦漢的統治政策

秦漢時期的統治政策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與管理。

p.2
秦漢的統治政策

秦始皇和漢武帝治國理念有何不同及其原因?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而漢武帝則融合儒家思想,兩者的理念差異源於各自的政治需求和時代背景。

p.2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的遠因是什麼?

沿襲舊制,秦國自商鞅變革後厲行法治,成效顯著。

p.2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為何要鞏固統治?

因為統一天下後,反秦勢力仍然存在,厲行法治有助於鞏固政權。

p.2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內容如何切合秦始皇的需求?

法家強調君權至上,為強化君權提供理論根據,符合秦始皇的需求。

p.30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東漢戚宦相爭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權力鬥爭。

p.21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採用什麼治術?

法家治術。

p.21
秦漢統治的評價

對秦始皇統治政策及措施的評價如何?

雖然強化了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社會動盪與民怨。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統一車軌的目的為何?

有利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p.22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成功篡漢的遠因是什麼?

西漢外戚得勢的背景。

p.30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相爭對東漢國運有何影響?

對東漢國運造成了嚴重的戕害。

p.15
社會動盪與民變的影響

現代教育研究社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促進教育研究和實踐的發展。

p.19
秦漢統治的評價

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都是有為的君主,但施政上各有過失。

p.22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霍光輔政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開啟外戚掌政的局面。

p.18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皇漢武的施政目標有哪些?

中央集權、君主集權、擴張版圖。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平帝時期的主要職位是什麼?

復任大司馬,專決朝政。

p.22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漢初的外戚專政先例是什麼?

漢初呂后專政及諸呂擅權。

p.19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在施政上有哪些問題?

奢侈、傲慢,並且刑法嚴苛,橫徵重斂。

p.5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目的為何?

方便傳達政令。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賣官鬻爵的目的為何?

增闢財源,支持巨大的軍費。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晚年重視哪一個領域?

農業。

p.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統一貨幣後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是什麼?

方便交易換算、繳交賦稅,促進商業發展。

p.7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創建了哪些制度?

創立各種政治制度,影響深遠,成為後世各朝仿效的藍本。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遷徙富豪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將六國貴族和富民十二萬戶徙往咸陽。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專權時期,政治腐敗的原因是什麼?

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貪污受賄。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如何促進吏治清明?

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鼓勵士人敦品勵行,導致士風純良。

p.2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的治國政策如何體現法家思想的精神?

其政策多以提高君權和中央集權為目的,強調信賞必罰。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如何鞏固個人權力?

一面鞏固個人權力,一面打擊異己。

p.3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律的修訂目的為何?

鞏固政權。

p.1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重用儒生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提拔儒生為官,如先拜公孫弘為相,後封為侯。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分封制的職責方面是什麼?

諸侯享有封國內的民政、軍政與財政的自主權。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削弱相權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設立「內朝」,以「大司馬」掌理全國軍政,丞相不能參與內朝事務。

p.31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和隋文帝統一中國的功績和意義是什麼?

秦始皇的功績包括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隋文帝則以運河連接南北,意義在於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p.21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對漢武帝統治政策及措施的評價如何?

促進了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但也加重了對民眾的負擔。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黃老思想對中央政權的影響是什麼?

令諸侯王勢力坐大,威脅中央,並導致土地兼併嚴重,民生痛苦。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儒家思想對漢武帝的統治有何幫助?

儒家大一統和加強皇權的思想,有助於鞏固君權,符合對外開拓的需要。

p.5
中央集權的建立

整頓風俗的措施是什麼?

秦始皇刻石記功,重申法令和要求整齊風俗。

p.5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焚書坑儒的目的為何?

箝制思想,維護皇權。

p.18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班固對漢武帝的評價是什麼?

漢武帝的文治值得稱頌。

p.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半兩錢的設計有什麼特點?

上有孔,可以用繩串連,方便攜帶。

p.8
對秦始皇施政的評價

陳勝部下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什麼?

秦始皇以暴政和嚴刑峻法殘害百姓。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遷徙富豪的目的為何?

加強監察及控制豪強和六國遺民。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的中央政府有何特別之處?

行三公九卿制,另設內朝,並以外戚任大司馬大將軍來統領,削弱相權。

p.14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程鄭經營什麼行業?

經營冶鑄業,常把鐵器製品賣給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p.12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提高君主權威的目的為何?

提高君主的威望。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統屬方面有何不同?

分封制由天子分封,地位相對獨立;郡縣制由中央政府設立,直轄於中央。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少帝時期,外戚何進的密謀結果如何?

事泄後被殺。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如何擴大漢代的版圖?

北伐匈奴,收復河西走廊,東平朝鮮,南征百越,開發西南。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加強監察的目的為何?

監控地方官員和豪強。

p.31
秦漢的統治政策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與社會變動有哪些成因及影響?

春秋戰國及漢初地方諸侯勢大的成因包括政治分裂和戰爭,影響是造成了各諸侯國之間的競爭與合縱連橫。

p.2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採用什麼治術?

儒家治術。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修築的直道由哪裡到哪裡?

由咸陽到九原郡。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東漢時期,內朝成為權力中心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光武帝想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故戚宦有機會專權。

p.19
秦漢統治的評價

司馬光認為漢武帝與秦始皇的主要不同是什麼?

漢武帝能接受諫言並改過,而秦始皇無法改變。

p.18
秦漢的統治政策

秦皇漢武採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統一貨幣、征伐匈奴及百越。

p.18
秦漢統治的評價

對於秦皇漢武的措施,應如何評價?

均有利有弊,應平衡正面及負面的評價。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銷毁兵器的目的為何?

防止六國遺民等作亂。

p.18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夏侯勝對漢武帝的施政有什麼看法?

漢武帝的施政極為失敗,沒有恩澤百姓。

p.25
秦漢統治的評價

班固對王莽的評價是什麼?

認為王莽是不仁奸邪的人。

p.7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對民族融合有何貢獻?

消除各民族的隔閡,促進融合,壯大中華民族。

p.12
中央集權的建立

加強中央軍力的目的為何?

加強中央軍隊實力。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的過失之一是什麼?

戚宦弄權,創立內朝,導致相權低落,破壞三公輔政的制度。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成功篡漢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包括客觀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統一貨幣的目的為何?

抑制私鑄,避免幣制混亂,影響國計民生。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誰帶兵入宮,盡誅宦官?

司隸校尉袁紹。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十三州郡刺史的監察範圍是什麼?

以「六條問事」為監察範圍。

p.31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清初君主大興文字獄的原因及影響是什麼?

清初君主大興文字獄的原因是為了鞏固統治,影響是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控制,造成了社會的不滿。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統一車軌的措施有什麼內容?

統一車軌闊度,車輛可通行全國。

p.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重農輕商的政策內容包括哪些措施?

確立土地私有制、興修水利、打擊商業和其他與農業無關的經濟活動。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在哀帝時,王莽為什麼去職?

因為傅氏和丁氏掌權,他稱病去職。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交替擅權的循環是如何形成的?

選立幼主,年幼君主便於操控,母后臨朝,外戚輔政,君主長大後依靠宦官剷除宦官,奪回政權。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光武帝對戚宦擅權局面的責任是什麼?

他削弱相權,導致戚宦專權的局面形成。

p.2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王莽在經濟民生方面做了什麼?

生活節儉,捐田三十頃、錢百萬來周濟貧民。

p.8
封建與郡縣的優劣

李綱對封建和郡縣制的看法是什麼?

兩制可以並存,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

p.2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的性格特徵如何影響其治國政策?

秦始皇性格猜疑且權力欲強,法家強調尊君獨裁,切合其性格。

p.25
秦漢統治的評價

林劍鳴對王莽有何評價?

認為王莽是一個極度虛偽的人。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郡縣制度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下設縣、鄉、亭、里,長官由皇帝任命。

p.12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提高君主權威的措施內容是什麼?

命儒生籌備巡狩、封禪,建年號,定曆法、易服色。

p.7
秦漢統治的評價

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應該如何看待?

應分析秦始皇是否功大於過,留意其措施在當世不受歡迎,但奠定後世的政治、制度基礎。

p.14
對外經略

漢武帝開拓邊疆的措施有哪些?

平定百越、開發西南、東征朝鮮、制服羌族。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削奪王國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諸侯王把土地分給子弟,王國越分越小。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鹽鐵酒專賣的措施內容是什麼?

鹽、鐵、酒由政府專賣,設官管理專賣事務。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誅除豪強的目的為何?

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p.30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篡漢利用了什麼時機?

利用了政治動盪與社會不安的時機。

p.21
漢武帝的政治措施

漢武帝的統治政策及措施是什麼?

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推行文治政策,增強中央集權。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光武帝想加強哪一方面的權力?

皇權,削弱相權。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開鑿運河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疏濬鴻溝,開鑿靈渠。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徵收財產稅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向商人、高利貸者、手工業者徵收財產稅,並重罰不報或虛報者。

p.25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王莽如何對待儒生勢力?

尊重儒家,擴太學,為讀書人建宿舍一萬間。

p.7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統一中國,結束戰國分裂,創立第一個統一王朝。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專權期間,哪些角色掌權?

外戚和宦官。

p.18
秦漢的統治政策

漢武帝在外政上有哪些行動?

連年發兵征伐匈奴,開拓四裔。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少帝死後,誰擁立了順帝?

宦官孫程和王康。

p.1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立察舉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子、廉吏各一。

p.17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在經濟上採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統一貨幣,實行平準、均輸法,抑制商人。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郡縣制的繼承方面有何特點?

主要官員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襲,只能領取朝廷俸祿。

p.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目的為何?

方便課稅與商品交易。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成帝時的官職是什麼?

大司馬。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開鑿靈渠的目的為何?

南征五嶺,貫通不同水系交通。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修築交通措施的弊端是什麼?

勞民傷財。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這些交通措施有何軍事目的?

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視為軍事措施的一部分。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算緡令與告緡令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算緡令是徵收財產稅,告緡令是鼓勵告發瞞稅者。

p.25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如何利用五德終始說?

假借符命、祥瑞,偽造禪讓根據而奪帝位。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如何鞏固政權?

削弱諸侯,打擊地方豪強,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強化中央集權。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的仕途開放措施是什麼?

確立察舉制,平民可以入仕,打破由貴族、功臣等壟斷政治的局面。

p.8
對秦始皇施政的評價

章太炎對秦始皇的用人制度有何看法?

秦始皇的用人制度能夠做到政治公平,任用有功勳才能的人。

p.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時期的力役和賦役相較古時有多重?

力役繁重,三十倍於古,徵收重稅,二十倍於古。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安帝時期,誰與宦官一起消滅了鄧氏?

李閏和江京。

p.14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卓氏的祖先來自哪個國家?

祖先是趙國人,靠冶鐵致富,奴僕多達一千人。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如何削弱諸侯的權力?

重行郡縣,頒「推恩令」及以酎金奪爵等方法。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沖帝至桓帝時期,外戚勢力達到什麼程度?

達到頂峰。

p.16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的專賣政策對民生有何影響?

鹽鐵酒專賣打擊民間經濟活動,導致不少商人破產,阻礙工商業發展。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增加賦稅的措施內容是什麼?

人頭稅分為「算賦」和「口錢」,算賦是成年人每年納一百二十錢,口錢是未成年者每年納二十錢。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誅除豪強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遷徙強宗大姓離開故地,就近控制。

p.3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內容及其成效是什麼?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內容包括設立太學和推行儒家學說,成效是促進了儒家思想的普及和官方地位的提升。

p.5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秦始皇統一貨幣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以黃金為上幣,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統一用半兩錢。

p.19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郭嵩燾對漢武帝的學術政策有何看法?

認為設置五經博士的政策使儒者理想熄滅,對社會造成更大禍害。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設置五經博士的目的為何?

削弱漢初貴族、功臣和軍人在政府的勢力。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博士弟子員的設置有何意義?

選拔地方優秀青年,任用儒者當官,改變貴族、功臣和軍人壟斷政治的局面。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的措施著重於哪一方面?

抑商,而重農則較少。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和帝時期的外戚是誰掌權?

竇憲。

p.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大興土木的負面影響是什麼?

濫用民力,影響農業生產,導致民窮財盡。

p.12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的嚴刑峻法措施的目的為何?

整頓吏治及誅鋤地方勢力。

p.14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代著名的鹽鐵商人刁間的背景是什麼?

刁間收留大量的奴僕,讓他們追逐漁鹽和商業利益,致富達數千萬錢。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修築長城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連接秦、趙、燕三國舊有長城,並增建加固。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如何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深遠。

p.17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的法律措施有何特點?

修訂《秦律》,輕罪重罰,律法嚴苛。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統一貨幣的措施內容是什麼?

嚴禁民間私鑄貨幣,政府統一鑄造「五銖錢」。

p.17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對儒學的態度如何?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定於一尊。

p.14
對外經略

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的戰役結果是什麼?

衛青擊敗匈奴單于,斬敵二萬;霍去病打敗匈奴兵,斬敵七萬,漠南已無匈奴勢力。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加強監察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分全國為十三個監察區,每州部設刺史一名。

p.19
秦漢統治的評價

吳兢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什麼?

認為秦始皇殘暴,導致秦國滅亡。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平準法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於京師設平準官調節供求,平抑物價。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光武帝及明、章二帝對宦官的態度如何?

重用宦官,導致宦官權重。

p.25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政治上有何表現?

王莽節儉、公正無私,廣施惠政。

p.8
封建與郡縣的優劣

柳宗元認為郡縣制的優越性在哪裡?

郡縣制能更有效地防止叛亂和公平選用人才。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拆除險阻的目的為何?

防止人民據險作亂。

p.18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在內政上採取了什麼措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下中央集權官僚體制。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公元5年自稱什麼?

假皇帝。

p.2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確立尊號、制定朝儀、定曆法、易服色、巡遊天下、刻石記功等,以提高君主權威。

p.12
中央集權的建立

加強中央軍力的措施內容是什麼?

京師設禁衛軍,分為北軍和南軍,並建立八校尉等。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初出仕時的行為特徵是什麼?

恭儉勤謹,禮賢下士,受到朝野推重。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順帝時期,掌權的外戚是誰?

梁商和梁冀。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獨尊儒術對中國學術思想有何影響?

其他思想受到貶抑,阻礙中國學術思想發展。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的成功篡漢是天時還是人力所致?

結合了天時和人力的因素。

p.16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的新經濟政策對民生有何影響?

未能改善民生,反而導致貨品素質下降,加重民眾負擔。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內朝」又稱為什麼?

又稱「中朝」,主要由皇帝的親信大臣及宦官組成。

p.31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漢時期對地方的控制與成效如何?

秦漢對地方的控制主要通過郡縣制,成效是加強了中央集權,減少了地方割據的可能。

p.6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修築道路的主要目的為何?

方便始皇巡行、運兵輸糧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軍事控制。

p.22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武帝設立內朝的目的為何?

埋下戚宦干政的隱憂。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相爭對朝政的影響是什麼?

導致朝政敗壞,國力衰落。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在桓、靈二帝時發生了什麼事件?

兩次黨錮之禍,朝廷人才凋零。

p.8
封建與郡縣的優劣

淳于越認為封建制度的優點是什麼?

分封子弟和功臣作為屏藩,能夠維持政權的穩定。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東漢滅亡的原因之一是什麼?

董卓據兵擅政,擁立獻帝。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如何建立士人政府?

藉獨尊儒術把儒學定為任官標準,並向布衣儒生開放仕途。

p.18
秦漢統治的評價

黃仁宇對漢武帝的評價是什麼?

漢武帝使漢朝聲威遠播,但也埋下衰敗之因。

p.12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的嚴刑峻法措施的內容是什麼?

嚴懲貪官豪強,修訂法令,增補《漢律》。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如何設置中央政府以強化君主集權?

設三公九卿,君主集權於一身。

p.8
對秦始皇施政的評價

錢穆如何評價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政是為了完成大一統的新局面,具備進步的政治意義。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郡縣制度的目的為何?

透過這層層架構將地方治權收歸中央。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注意秦代的軍事集權措施的目的包括什麼?

部分是為了防範國內六國遺民作亂,不是全部針對邊族威脅。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的國力虛耗是由於什麼原因?

四出征討和大興土木,令國庫空虛,社會遭受破壞。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增加賦稅的目的為何?

增加國家收入,例如口錢其後所加三錢用作軍費。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削弱相權的目的為何?

設內朝以削弱相權;命平民為相以降低丞相地位。

p.22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西漢外戚得勢的原因是什麼?

漢初呂后專政及外戚干政的先例,內朝權重,以及君主昏庸。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均輸法的主要目的為何?

可增加國家收入。

p.22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西漢後期君主的特徵是什麼?

多位君主昏庸無道或無力理政。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在位後進行了哪些改革?

以儒學進行改革,設置五經博士和博士弟子員。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的銷毁兵器措施內容是什麼?

沒收並銷毁兵器,改鑄成大鐘及銅人。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前21年時的年齡是多少?

25歲。

p.7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秦始皇如何確立中國的版圖?

開拓疆土,設立四十餘郡,奠定中國版圖的基礎。

p.25
秦漢統治的評價

趙翼如何看待王莽?

認為王莽是一個滅絕人性的人。

p.25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呂思勉對王莽的看法是什麼?

認為王莽是有大志之人。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在懦帝時期,誰輔政?

外戚鄧騭。

p.2
中央集權的建立

三公九卿的設立有何目的?

確立中央集權制度,丞相主理政務,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p.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對文化的影響是什麼?

焚毁古籍,坑殺儒生,破壞中國文化,妨礙學術思想發展。

p.14
對外經略

漢武帝北伐匈奴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派軍北伐匈奴,驅逐匈奴至漠北,收復河西走廊,置河西四郡。

p.1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重用儒生的目的為何?

以平民為相,降低丞相地位,變相提高君主權威。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郡縣長官的職責有哪些?

管理民政、徵收賦稅、司法審判等,並定期向中央政府匯報施政情況。

p.12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鹽鐵酒專賣的目的為何?

以免這些產業由商人控制,牟取暴利,影響國計民生,這也是為了國家開源。

p.10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有哪些?

1. 黃老思想不合時宜,威脅中央。2. 儒家思想切合時勢,鞏固君權。3. 武帝幼年受儒學薰陶。

p.27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為什麼外戚能夠專權?

因為皇帝年幼繼位,母后臨朝,任用父兄輔政。

p.25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是誰的姪兒?

皇太后王政君的姪兒。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專權導致了哪一場民變的爆發?

黃巾民變。

p.8
封建與郡縣的優劣

陸機對封建制度的看法是什麼?

封建制度能夠互相照應,減少國家衰弱時的損害。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專權的結果是什麼?

朝政日壞,政治更為黑暗。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公元4年官職為何?

宰衡。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如何利用王氏專權來掌握政權?

自成帝起,王氏一家獨攬政權,王莽藉姑母、叔伯庇蔭掌政。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篡位成為皇帝時的年齡是多少?

53歲。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開拓邊疆的目的為何?

鞏固邊防。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上採取了哪些措施?

設置郡縣,透過鄉、亭、里組織層層控制地方。

p.3
中央集權的建立

什麼是「上計」制度?

地方官員須每年向中央報告其管轄地區的財政、人口等狀況,考核政績,作升遷參考。

p.11
漢武帝的儒家政策

立察舉制度的目的為何?

定期選拔地方人才為官,藉以吸納人才,並開放仕途,有助建立士人政府。

p.1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的思想文化政策是什麼?

統一全國文字,以法家思想治國,用高壓手段如焚書坑儒。

p.14
對外經略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的戰役成就為何?

越過焉支山,斬匈奴八千餘人,深入匈奴境內的祁連山斬匈奴三萬餘人,佔領河西走廊大片土地。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時期,州郡的角色是什麼?

州郡不是行政單位,只是監察區的劃分。

p.31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兩漢外戚和宦官掌權的原因和影響是什麼?

兩漢外戚和宦官掌權的原因包括皇權弱化和政治鬥爭,影響是導致朝政腐敗和民變頻發。

p.19
秦漢統治的評價

夏曾佑認為孔子、秦始皇和漢武帝對中國的貢獻為何?

孔子奠定教育,秦始皇建立政制,漢武帝擴大版圖,三者皆對中華文明有貢獻。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拆除險阻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拆除六國的城牆、堡壘,疏通堤防。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前8年升任什麼職位?

大司馬。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成功篡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王氏專權、社會危機、借助符瑞、深謀遠慮和籠絡人心。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和帝長大後與誰消滅了竇氏勢力?

與宦官鄭眾。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西漢末年的社會狀況對王莽篡漢有何影響?

土地兼併嚴重,貧富懸殊,社會動盪不安。

p.16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的開源成功體現在何處?

推行新經濟政策,增加國庫收入,達到「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的效果。

p.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在位期間的民力消耗情況如何?試以北伐匈奴和修築阿房宮及驪山陵為例。

例如:公元前215年伐匈奴消耗30萬民力,修築阿房宮、驪山陵消耗70萬民力。

p.14
對外經略

漢武帝派遣張騫的目的為何?

為結交盟友共抗匈奴,雖未達目的,但開闢了通西域的交通。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靈帝時期,外戚竇武想要做什麼?

誅除宦官。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在軍事上做了哪些重要的行動?

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修築長城,鞏固邊防。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秦始皇在交通建設上有何措施?

修築馳道,疏濬鴻溝和開鑿靈渠,便利交通。

p.31
社會動盪與民變的影響

安史之亂的成因及其對唐代的影響是什麼?

安史之亂的成因包括地方藩鎮權力增強和中央集權的鬆弛,影響是唐代的衰亡和社會動盪。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平帝死後,王莽做了什麼?

選立孺子嬰,自行攝政,自稱「假皇帝」。

p.23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在公元8年發生了什麼事件?

王莽廢孺子嬰,篡漢自立,建立新朝。

p.13
漢武帝的經濟政策

漢武帝的經濟措施是否達到「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的目標?

需分析其成效如何。

p.29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戚宦相爭對國運的影響有哪些?

朝政敗壞、黨錮之禍、黃巾民變、東漢滅亡。

p.8
對秦始皇施政的評價

賈誼對秦始皇的統治有何評價?

秦始皇貪婪自私,實行殘暴統治,不講仁義。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開拓邊疆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秦始皇派軍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又設置邊郡。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是如何借助符瑞來篡漢的?

假借符命,偽造禪讓的根據,成功篡漢。

p.16
漢武帝的施政評價

漢武帝的版圖擴大措施是什麼?

開拓疆土,擴大西漢版圖,開發中國與西域的交通。

p.4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修築長城的目的為何?

使長城成為對匈奴的防線。

p.24
王莽篡漢的背景與過程

王莽是如何籠絡人心的?

廣施恩惠,如捐田三十頃、錢百萬來救濟貧民。

p.28
外戚與宦官的權力鬥爭

桓帝與誰誅除梁冀?

與宦官單超等。

p.14
對外經略

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的戰役結果如何?

擊敗匈奴白羊王,收復河南,置朔方五原郡,匈奴不再威脅長安。

p.11
中央集權的建立

削奪王國的目的為何?

重新確立中央集權和郡縣制,諸侯不能威脅中央。

p.17
中央集權的建立

漢武帝如何開發中國與西域的交通?

開發中國與西域的交通。

p.31
秦漢的統治政策

秦漢的統治政策中,周代封建的背景、內容及成效是什麼?

西周推行封建制的背景是社會穩定,內容包括土地分封,成效是促進地方治理和穩定。秦漢則推行郡縣制,背景是中央集權的需要,內容是設立郡縣,成效是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p.7
秦始皇的法家思想

秦始皇的法律有何特點?

以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刑峻法,導致民怨沸騰。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
Study Smarter, Not Harder